辊筒式退火炉是金属材料(如钢带、铜带、铝箔等薄板 / 带材)退火处理的专用设备,其结构设计围绕 “连续化、高精度、稳定传输” 核心需求展开,相比传统箱式退火炉或推杆式退火炉,在结构上具有显著优势,以下从关键结构及对应优势展开分析:
这是辊筒式退火炉最核心的结构特征,直接决定其适配带材连续生产的能力:
-
多组精密辊筒布局:炉内沿带材行进方向布置多排主动 / 从动辊筒(材质多为耐热钢或陶瓷,耐高温≥800℃),辊筒间距根据带材厚度(0.01-3mm)设计,确保带材在炉内始终保持平直状态,避免褶皱、跑偏或拉伸变形。
-
同步传动控制:通过伺服电机 + 减速器驱动,各组辊筒线速度误差≤0.1%,保证带材在加热、保温、冷却全过程中张力稳定(张力可精准调节,最小张力可达 1N 以下,适合超薄箔材),解决了传统炉型 “批次式搬运” 导致的生产中断问题。
-
优势价值:可与前端轧制 / 轧制、后端精整生产线无缝衔接,实现 “轧制 - 退火 - 精整” 连续化作业,单条生产线小时产能可达数吨至数十吨(如冷轧钢带退火),大幅提升生产效率。
炉体沿带材行进方向分为多个独立功能区,结构上实现 “分区控温、梯度调节”:
-
模块化分区设计:通常包括预热区、加热区、保温区、缓冷区、快冷区(如气冷 / 水冷),各区通过隔板(带材通道预留)分隔,避免区间温度干扰。每个区域配备独立加热元件(如辐射管、电阻丝)和温控系统(PID 调节),温度控制精度可达 ±1℃。
-
灵活适配工艺需求:不同材料退火工艺(如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光亮退火)对温度曲线要求不同(如钢带退火需 800-900℃加热,铝箔退火需 300-400℃),分区结构可精准设定各段温度(如预热区从室温升至 500℃,加热区稳定在 850℃),满足 “梯度升温 - 恒温保温 - 梯度降温” 的工艺曲线,确保材料组织均匀转变(如晶粒细化、应力消除)。
-
优势价值:相比箱式炉 “整体控温” 的局限性,可针对带材不同处理阶段精准调控,尤其适合对退火后硬度、延展性要求严苛的材料(如动力电池极耳用铝箔、精密电子用铜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