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08Mn2MoA低合金高强钢埋弧焊丝
合标准:GB/T 12470 H08Mn2MoA,AWS A5.23M EA3
产品规格:2.5 3.2 4.0 5.0
说明:
H08Mn2MoA是低合金高强钢埋弧焊丝。属于低合金钢实心焊丝,低合金钢埋弧焊丝。公司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严格把控原材料的供应、加工生产、成品检验、售后服务的每个细节。公司生产的H08Mn2MoA焊条配合相应的焊剂可获得力学性能、抗裂性能优良的焊缝。并获得非凡的工艺性能和物理性能。已远销印尼、南非、印度等国家。
用途:
配合焊剂(如SJ101、SJ101G、SJ101Q等)用于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如Q490、12MnNiVR、08MnNiVR等的焊接。
焊丝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
Standard
|
C
|
Mn
|
Si
|
Cr
|
Mo
|
V
|
Ni
|
Cu
|
S
|
P
|
GB
|
AWS
|
H08Mn2MoA
|
EA4
|
0.06-0.11
|
1.60-1.90
|
≤0.25
|
≤0.20
|
0.50-0.70
|
--
|
≤0.30
|
≤0.20
|
≤0.030
|
≤0.030
|
熔敷金属力学性能[按GB/T12470配合焊剂SJ101、(620±15)℃×1h热处理]
抗拉强度
Tensile Strength
Rm (σb) MPa
|
屈服强度
Yield Strength
Rel (δs) MPa
|
伸长率
Elongation
A (δ5) %
|
冲击测试
Charpy V Impact Test
-30℃ AKV(J)
|
≥590
|
≥490
|
≥15
|
≥27
|
相关产品:H08Mn2SiA、H08MnMoA
焊接,,也称作熔接、镕接,是一种以加热、高温或者高压的方式接合金属或其他
热塑性材料如塑料的制造工艺及
技术。 焊接通过下列三种途径达成接合的目的:
1、熔焊——加热欲接合之工件使之局部熔化形成
熔池,熔池冷却凝固后便接合,必要时可加入熔填物辅助,它是适合各种金属和合金的焊接加工,不需压力。
2、压焊——焊接过程必须对焊件施加压力,属于各种金属材料和部分金属材料的加工。
3、钎焊——采用比母材熔点低的金属材料做钎料,利用液态钎料润湿母材,填充接头间隙,并与母材互相扩散实现链接焊件。适合于各种材料的焊接加工,也适合于不同金属或异类材料的焊接加工。
现代焊接的能量来源有很多种,包括气体焰、
电弧、激光、
电子束、摩擦和超声波等。除了在工厂中使用外,焊接还可以在多种环境下进行,如野外、水下和太空。无论在何处,焊接都可能给操作者带来危险,所以在进行焊接时必须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焊接给人体可能造成的伤害包括
烧伤、触电、视力损害、吸入有毒气体、紫外线照射过度等。
9世纪末之前,唯一的焊接工艺是
铁匠沿用了数百年的金属
锻焊。最早的现代焊接技术出现在19世纪末,先是弧焊和氧燃气焊,稍后出现了
电阻焊。
20世纪早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军用设备的需求量很大,与之相应的廉价可靠的金属连接工艺受到重视,进而促进了焊接技术的发展。战后,先后出现了几种现代焊接技术,包括目前最流行的
手工电弧焊、以及诸如
熔化极气体保护电弧焊、
埋弧焊(潜弧焊)、
药芯焊丝电弧焊和
电渣焊这样的自动或半自动焊接技术。
20世纪下半叶,焊接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激光焊接和
电子束焊接被开发出来。今天,
焊接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研究人员仍在深入研究焊接的本质,继续开发新的焊接方法,并进一步提高焊接质量。
中世纪的铁匠通过不断锻打红热状态的金属使其连接,该工艺被称为
锻焊。维纳重·比林格塞奥于1540年出版的《火焰学》一书记述了锻焊技术。欧洲
文艺复兴时期的工匠已经很好地掌握了锻焊,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中,锻焊技术不断改进。到19世纪时,焊接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其风貌大为改观。1800年,
汉弗里·戴维爵士发现了
电弧;稍后随着俄国科学家尼库莱·斯拉夫耶诺夫与美国科学家C·L·哥芬(C. L. Coffin)发明的金属电极推动了电弧焊工艺的成型。电弧焊与后来开发的采用碳质电极的
碳弧焊,在工业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1900年左右,A·P·斯特罗加诺夫在英国开发出可以提供更稳定电弧的金属包敷层碳电极;1919年,C·J·霍尔斯拉格(C. J. Holslag)首次将
交流电用于焊接,但这一技术直到十年后才得到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