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线控制系统的核心目标围绕 “质量、效率、成本、安全” 四大维度展开:
-
质量稳定:精准控制成品纸的定量(单位面积重量)、水分、厚度、白度、强度等关键指标,减少波动;
-
效率提升:实现各环节设备联动同步,减少断纸、停机等异常,提升生产线运行率(通常目标≥95%);
-
成本优化:通过能耗(蒸汽、电力、水资源)精准控制及原料(纸浆、化学品)定量投放,降低单位产品消耗;
-
安全保障:实时监测设备工况(温度、压力、转速)及生产风险(断纸、超压),触发紧急保护动作,避免事故。
造纸生产流程呈 “连续化、多环节耦合” 特点,控制系统需针对每个环节的工艺需求设计专属控制逻辑,各模块协同联动形成完整控制体系。
-
控制对象:木片 / 废纸等原料的输送、蒸煮(化学制浆)或碎解(废纸制浆);
-
核心控制参数:
-
原料输送:木片仓料位(避免空仓 / 满仓,通过料位传感器 + 皮带输送机变频调节);
-
蒸煮 / 碎解:蒸煮锅温度(150-180℃,通过蒸汽调节阀控制)、压力(0.5-1.2MPa)、保温时间(影响成浆纤维质量),废纸碎解浓度(3%-5%,通过加水阀调节);
-
控制目标:保证原料均匀供应,成浆纤维长度、纯度达标。
-
控制对象:打浆(磨浆)、净化、筛选、漂白(按需);
-
核心控制参数:
-
打浆度(叩解度):衡量纤维细化程度(如文化纸需 30-45°SR),通过磨浆机间隙 / 转速变频调节;
-
浆浓度:筛选前需 1.0%-1.5%,通过浓度传感器 + 稀释水阀闭环控制;
-
漂白剂添加量:根据白度需求(如白卡纸≥85% ISO),通过流量传感器 + 计量泵精准投放;
-
控制目标:浆纤维性能、纯度、白度匹配成品纸需求。
抄纸是 “纸浆→湿纸幅” 的关键步骤,分为网部、压榨部,控制精度直接影响后续干燥及成品质量。
-
网部控制:
-
核心参数:上浆量(决定定量)、脱水速度(避免湿纸幅断裂);
-
控制逻辑:在线定量仪实时检测湿纸幅定量,反馈至控制系统,通过上浆泵变频调节流量;同时通过真空脱水辊负压调节(真空度 - 0.04~-0.06MPa)控制脱水速度;
-
压榨部控制:
-
核心参数:压榨压力(如 150-300kN/m)、压榨辊转速(与网部同步);
-
控制逻辑:通过液压系统调节压榨压力,提高湿纸幅干度(从网部 15%-20% 提升至 35%-45%),减少后续干燥能耗;同时通过编码器实现压榨辊与网部速度同步(误差≤0.1%),避免纸幅拉伸。
-
控制对象:多段烘缸(通常 10-30 个)、热风系统;
-
核心控制参数:
-
烘缸温度梯度:从入口 50-70℃逐步升至 100-120℃(避免纸张起皱 / 开裂),通过蒸汽调节阀分段控制;
-
纸幅张力:干燥过程中需保持稳定张力(如 20-50N/m),通过张力传感器 + 烘缸转速微调闭环控制;
-
出口水分:成品纸水分需 6%-8%(文化纸),通过红外水分仪检测,反馈调节末段烘缸温度或干燥部速度;
-
控制目标:纸幅均匀干燥,水分达标且无变形。
-
卷取部:
-
核心参数:卷取速度(与干燥部同步)、卷纸松紧度(避免内松外紧);
-
控制逻辑:通过速度编码器实现同步控制,通过卷取辊压力传感器调节松紧度,保证卷纸平整(端面跳动≤1mm);
-
后加工(如分切):
-
核心参数:分切宽度(如 A4 纸 210mm)、分切速度;
-
控制逻辑:通过伺服电机精准控制分切刀位置,变频调节分切速度,与卷取速度匹配。
造纸线控制系统由硬件层、软件层、检测执行层三部分组成,形成 “检测→运算→执行” 的闭环控制。
-
检测端(传感器 / 仪表):
-
工艺参数检测:浓度传感器(浆浓度)、流量传感器(上浆 / 蒸汽)、温度传感器(烘缸)、压力传感器(压榨 / 蒸汽);
-
质量检测:在线定量仪(β 射线 / 红外)、水分仪(红外)、厚度仪(激光)、白度仪(光谱);
-
设备状态检测:编码器(转速 / 位置)、张力传感器(纸幅张力)、振动传感器(磨浆机 / 烘缸);
-
执行端(执行器):
-
流量 / 压力调节:电动调节阀(蒸汽 / 水)、气动调节阀(浆流量);
-
速度 / 转速控制:变频器(上浆泵、风机、辊子);
-
压力 / 位置控制:液压系统(压榨压力)、伺服电机(分切刀)。
-
SCADA 系统(监控层):
-
功能:实时显示工艺流程画面、关键参数曲线(如定量 / 水分趋势)、设备运行状态(运行 / 故障)、报警信息(超温 / 断纸);支持操作员通过 HMI(人机界面)手动调节参数或启停设备;
-
典型软件:WinCC、Intouch、iFix;
-
先进控制算法(控制层):
-
基础控制:PID 控制(稳定单一参数,如浆浓度);
-
复杂控制:模型预测控制(MPC,用于多变量耦合系统,如干燥部温度 - 张力协同);
-
智能优化:机器学习算法(如基于历史数据预测断纸风险、优化漂白剂添加量);
-
MES 系统(管理层):
-
功能:与控制系统集成,实现生产计划下达、质量数据追溯(每卷纸的定量 / 水分记录)、能耗统计(单位产品电 / 蒸汽消耗)、设备维护计划管理;
-
价值:打通 “控制 - 管理” 数据链,支撑工厂数字化运营。
以 “定量控制” 为例,形成完整闭环:
-
在线定量仪检测纸幅定量(如目标 70g/㎡,实测 72g/㎡);
-
检测数据传输至 DCS/PLC;
-
控制算法计算偏差(+2g/㎡),输出调节指令;
-
变频器降低上浆泵转速,减少上浆量;
-
再次检测定量,直至回归目标值(误差≤±1g/㎡);
-
价值:成品纸定量波动从 ±5% 降至 ±1%,满足高端纸(如铜版纸)质量要求。
造纸线需实现 “制浆→抄纸→干燥→卷取” 全流程速度同步(如设计速度 1000m/min),若某环节速度偏差>0.5%,易导致纸幅拉伸断裂;
-
控制逻辑:通过编码器采集各环节辊子转速,DCS 统一协调变频器,保证各环节速度差≤0.1%;
-
价值:断纸次数从每日 5-8 次降至 1-2 次,生产线运行率提升 5%-10%。
-
蒸汽优化:根据干燥出口水分需求,动态调节烘缸蒸汽压力(而非全程满负荷),减少蒸汽浪费;
-
电力优化:根据生产负荷(如纸幅宽度、速度),变频调节风机、水泵转速(如风机负荷从 100% 降至 70%,耗电减少 50%);
-
价值:单位产品能耗降低 8%-15%,年节约成本数百万元(按万吨纸产能计算)。
-
紧急停机:当检测到烘缸超温(>130℃)、压榨超压(>350kN/m)或断纸时,系统立即触发急停,切断蒸汽 / 电源,避免设备损坏或火灾;
-
故障预警:振动传感器监测磨浆机轴承振动(正常≤0.1mm/s,预警≥0.2mm/s),提前提醒维护,避免轴承卡死导致停机(单次停机损失>10 万元);
-
价值:重大设备事故发生率降低 90%,非计划停机时间减少 60%。
随着工业 4.0 推进,造纸线控制系统正向 “智能感知、自主决策、绿色低碳” 升级:
-
数字孪生:建立造纸线虚拟模型,实时映射实际生产状态,可模拟 “调整压榨压力对干度的影响”,提前优化参数,减少试错成本;
-
AI 全流程优化:基于海量生产数据(3-5 年)训练 AI 模型,实现 “原料 - 工艺 - 质量” 端到端优化(如根据木片湿度自动调整蒸煮时间);
-
边缘计算:将部分控制算法(如振动分析、断纸预测)部署在边缘节点(如磨浆机本地工控机),减少数据传输延迟(从 100ms 降至 10ms),提升实时性;
-
绿色控制:通过精准控制减少水资源消耗(如抄纸网部冲洗水回收利用率从 60% 提升至 90%)、降低废水 COD 排放(通过化学品定量投放),符合环保要求。
造纸线控制系统是现代造纸厂的 “大脑与神经”,通过对全流程的精准管控,解决了 “连续生产稳定性差、质量波动大、能耗高” 等行业痛点。随着智能化技术的融入,控制系统正从 “被动调节” 向 “主动优化” 升级,支撑造纸行业向 “高质量、低能耗、数字化” 转型。